七月中旬的江南,30多度的高溫裹挾著梅季留下的濕氣撲面而來,始終保持高能,即使夜間行走于戶外,汗水也能瞬間浸透衣袖、順著指尖滾落……在蘇州盛澤鎮,比天氣更熱的是30個行政村、300多個自然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當地政府會同各方力量,堅持高位推進、高質落實,為創造更宜居、更舒心的人居環境孜孜以求,以推動鄉村振興、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移步畫中,尋疵點
綠意蔥郁、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老房子與一幢幢具有現代風情的別墅相伴而立,別有一番韻味。在盛澤,隨意步入一村莊,便彷佛置身于一畫卷之中。作為“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的綢都,盛澤出品的面料不容有疵點,而做強工業讓農民盡享紅利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的鄉村同樣不容有疵點。
“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種亂養、亂倒垃圾、亂排污水等‘五亂’要杜絕;房前屋后凈、公共空間凈、沿路沿線凈、田間地頭凈、河塘溝渠凈的‘五凈’要保持。”在紅洲村中家浜,利用午休時間檢查當日作業質量的蘇州中環潔項目負責人韓占峰在一戶村民家門口停了下來,他一邊將被挪用于占車位的兩個垃圾桶移回到規定的位置,一邊對該片區的作業隊長重申人居環境整治的基本要求。
整體接手盛澤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不足兩個月,韓占峰帶領團隊跑遍了30個行政村所轄的378個自然村,他眼里看到的全是活:“人居環境囊括的內容很寬泛,除了道路、河道、公廁保潔,垃圾分類收運、園林綠化養護這些常規的工作之外,還有‘四沿五旁’死角清理、房前屋后亂堆放整治、家禽家畜規范養殖、空中蜘蛛網電線整治等等。有些業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新課題,得不斷學習總結探索提高,所以要用腳步丈量到每一個角落,把表面看到的做到完美,但更重要的是把看不到的做到村民的心坎里,不留瑕疵……”
留住鄉愁,見遠方
一村一韻,看得見田、望得見水,體味到詩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要做到縮小鄉村環境和城市環境的差別,又要保存好鄉村的原始風貌,留得住鄉愁,守護好未來。位于盛澤最西邊的沈家村,綠樹環繞、村道整潔、房舍錯落有致,村子里保留著曾擔任全國政協常委的沈求我舊居,有光緒年間造的百年古橋安民橋,是一個鄉賢古韻文化深厚的現代化鄉村。
為提升管理水平、關注人文細節、尊重民俗民風,7月15日星期六一大早,幾位項目管理人員便趕到沈家村張千壩與所隊長們匯合,邀請有農村環境治理管理經驗、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老師現場培訓指導,在村子里的橋頭涼亭,大家熱情高漲:“我們要通過專業化、一體化的運營,讓盛澤的人居環境更上一層樓,要協助村委會和村民守護好內在的鄉村文化、留住鄉愁。”
因地制宜,重服務
針對盛澤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高要求,項目組枕戈待旦全力以赴,集團公司調設備、調人手給予大力支持。為充分利用公司數字化技術手段,為現場運營提供更加精準科學的服務和調度,技術經營中心近期也調集各項目地十余名技術人員駐場支援,利用蜜蜂地圖對服務區內的水域面積、河道長度、可機械化作業路面長度等進行詳細測量;對公廁及垃圾駁運點的數量點位、作業車輛及設施設備的數量性能進行統計;對作業線路、作業車輛有效作業時間、垃圾收運車的飽和度等進行現場跟車排摸;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以往歷史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為后續作業方案進一步優化、全面推廣數字化應用管理做準備……
在盛澤、在中環潔的每一個陣地,中環潔人都在為更好的服務、更優的環境、更美的明天而努力拼搏。